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3/10/20 17:23:5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视察时,与在场的12家中小型科技企业负责人亲切交谈,提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这一科学论断。
5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大对民营和中小企业政策支持力度,打造“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成大事,并形成了独特的“黄埔经验”。
5年来,在黄埔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集聚中小企业数量4.8万余家,跻身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119家,约占广州市一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92家,占广州市企业30.5%;制造业单项冠军18家,占广州市75%。7家企业入选“胡润2023年全球独角兽榜”,总数排名广州市第一。全区民营中小企业贡献了3个“80%”:即全区80%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80%以上的发明专利、创新成果和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加速器园区。图/李剑锋
——政府答卷——
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融合新路径
怎样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成大事?这道时代命题,黄埔如何作答?
在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这一重要论断的5年时间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探索“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融合、联动和协同的新路径。
在广州市黄埔区融媒体中心与广东省社科院专家组联合开展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媒体智库调研中,记者发现,5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立足于服务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响应企业诉求、提升服务能级和构筑孵化平台等“靶向性”举措,不仅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提供肥沃土壤,为中小企业“办成大事”赋能,而且还为全国其它城市和地区的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办成大事”提供了“黄埔经验”。
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赋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创新体制机制的“答卷”里,写下了无数个“率先”和“首个”——
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城市中,率先成立首个营商环境改革局,统筹推进及监督全区营商环境改革工作;设立全省首个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设立全国首个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打造“企业吹哨、部门报到”24小时全天候服务新模式;率先推出政策兑现“一门式”服务改革,启动以“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免申即享”政策兑现新模式;出台全国首个《信任筹建工作方案》,做到产业项目“引进即筹建、拿地即动工、竣工即投产”……这些体制机制上的探索性创新,重塑了广州开发区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华星光电广州t9项目在黄埔的投产速度。该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了21天,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18个月,这也是行业内最快封顶、最快搬入、最快点亮、最快投产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
TCL华星广州t9项目。图/李剑锋
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赋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响应企业诉求方面也给出了“高分答案”——
率先推出的“金镶玉”政策体系,构建的是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发展促进政策体系;率先推出的“专精特新10条”,构建的是“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单项冠军”梯度培育体系;率先推出的“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打造的是有温度、有速度的人才服务体系……一个个“率先推出”的背后,是政府精心打造的精准政策供给体系,是给企业的“及时雨”,更是对人才的“吸铁石”。目前,黄埔区已集聚118个院士项目、1423名高层次人才、38万名大学以上学历人才,其中创新领军人才、创业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分别占全市的50%、60%、70%以上,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赋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提升服务能级、优化营商环境生态体系上做足了文章——
全国首推“区块链+AI”商事服务模式,企业开办线上线下实现0.5天办结;全省首创“创新创业金钥匙”,提供从开办、筹建到经营管理乃至人才服务、政策兑现等全链条服务;全国首推“秒批”政务服务改革;全国首创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全国首创电子印章系统,实现相关法律文书在线送达;全国率先推出“智政务+新邮政”便民服务,“邮政网点就近办”“政务流动窗口上门办”……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营商环境改革的六次升级迭代,正是一个个企业争相奔赴而来的深层原因。
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赋能,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在构筑孵化平台、完善企业培育载体体系上也是优等生——
构建国家“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示范园区,以“产业载体+龙头引领+企业抱团+平台赋能”模式推动产业融通发展,带动产业链上超1000家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创建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建成京广协同创新中心、钧恒广场两大专精特新产业园,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提供优越的孵化环境;构建高端科创平台集聚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引进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大科学装置,广东纳米研究院等多家高水平创新研究院,用科技赋能中小企业的发展;构建科技型企业“大孵化”集聚区,建成10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拥有500多万平方米的孵化载体,载体内的企业已超过5000家,形成“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大孵化器发展模式……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孵化器建设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黄埔集聚中小企业数量4.8万余家。图为广州派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图/李剑锋
——百姓阅卷——
亿航智能董事长胡华智:为政府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打“高分”
10月13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亿航智能设备(广州)有限公司(简称“亿航智能”)颁发了EH216- S 型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EH216- S的型号设计符合民航局适航要求,具备了载人运营的安全能力,这是全球首个获得该类合格证的航空器。这也是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中小企业办成的一件大事。
亿航智能EH216-S正在进行飞行测试。
作为4.8万余家中小企业中的一分子,亿航智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胡华智给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助力中小企业办大事的“表现”打出了“高分”。
在胡华智看来,做航空业,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亿航智能从一个黄埔本土的中小企业,成长为一个能为海外智能自动驾驶飞行器提供科技方案的企业,过程十分艰辛。
“航空业永远看的是安全。为了保证安全性,航空企业在前期必须跨越适航认证这道门槛。在此之前,企业是没有办法创造收入的。”胡华智说,科技企业都需要很多基础性的研发,比非科技企业需要更多的沉淀,会经历更长的不赚钱的时间,这需要企业熬过去。生存下来,成了企业的第一要务。在这个过程中,也有很多企业熬不过去的。特别是中小企业,会遇上更多的困难。这个阶段,除了需要企业“苦修内功”,政府提供的营商环境和土壤尤为重要。从创业起步、到掌握核心技术、再到成为产业链的链主、乃至整个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中小企业的培育孵化和发展壮大,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胡华智特别感激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对亿航智能“全生命周期”的精心呵护。
“在我们公司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黄埔区对我们一直都是不离不弃,”他说,这么多年来,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应用场景上,黄埔区对亿航智能都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尤其是这几年,黄埔区作为高科技公司云集的地方,对新兴经济的发展非常友好。
胡华智坦言,亿航智能作为黄埔区的“老牌公司”,对此很有发言权。他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近日出台的《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专项扶持政策》,从基础设施、产业园区、低空飞行服务、适航审定、标准制定等方面都对企业给予了补贴,对核心技术攻关、创新平台载体、示范应用场景和重大项目都给予了很大力度的扶持,对企业的奖励最高达3000万元。
胡华智相信,拿到适航证之后,载人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供应量会马上呈现一个比较大的上涨趋势。从整个产业链来讲,包括碳纤维的原材料、编织工艺供应商、电子产品、电子元器件等等,都会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增长。“特别是在黄埔,未来整个供应链上下游里零配件的组装、维修、操作人员的专门培训课程,都将是一个完整的行业。”他认为,政府的相关支持政策,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发展机遇。
来源:黄埔区委宣传部
策划/黄蓉芳 张成 文/记者 黄蓉芳 王嘉敏 实习生 蔡任栋
在百度中搜索中小企业办大事已炼成“黄埔经验”
在好搜中搜索中小企业办大事已炼成“黄埔经验” 在必应中搜索中小企业办大事已炼成“黄埔经验” 在搜狗中搜索中小企业办大事已炼成“黄埔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