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扬优势 谋出路 奋力谱写新时代“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3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补短板 扬优势 谋出路 奋力谱写新时代“三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025年1月9日,在旗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全旗经济工作会上,准格尔旗提出重点实施“518”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全国资源型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全会召开之后,全旗上下深刻领会,迅速行动,高效落实。准格尔旗发布开设“共话518·实干创实效”专栏,编发有关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署名文章。围绕主责主业,结合工作实际,阐述观点见解、思路举措等,以起到交流借鉴、凝聚共识的作用,推动“518”产业发展规划尽快落地落实,为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准格尔建设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补短板 扬优势 谋出路
奋力谱写新时代“三农”高质量
发展新篇章
准格尔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郭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旗委十六届八次全会暨全旗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518”产业发展规划,把发展农牧经济放在了八大经济业态首位。这既是推动全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抓手,也体现了“三农”工作聚焦不足补短板、发挥优势谋出路的坚强决心,我们将紧扣全旗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围绕推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一体化发展,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加快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聚焦“兴业”这个关键,致力于让农业更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准格尔旗以“兴业”为关键,优化升级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并着力打造“六园、一基地、一无人示范农场”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一是夯实“稳产丰产”基础。大力实施粮油规模种植主体单产提升项目,全面推行耕地轮作、统防统治及玉米密植技术精准水肥一体化等措施,确保年内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4万亩以上,产量突破5亿斤。同时,落实绿色高产高效示范片区1000亩,新建和提升改造高标准农田1万亩。二是坚持分区施策原则。通过“整合资源、集中资金,因势利导、抱团发展”模式,制定出台《露地蔬菜完全成本保险实施方案》等补贴政策,推动生态产业化、农牧现代化、农旅融合化。在十二连城乡、布尔陶亥苏木开展试点种植辣椒、西瓜等经济作物,对试点农户采取完全成本险兜底等保障措施;在梁峁山区重点发展以羯羊、杂粮为主的特色种养殖业和生态林果产业,新增林果生产基地1万亩,改良抚育经济林2万亩以上,实施坡改梯1万亩。在北部沿河区域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新建700亩高标准日光温室、300亩现代智能玻璃连体温室。在复垦与荒漠区重点建设满世、伊泰、准能三个田园综合体项目,着力打造“风光农牧林一体化”综合示范基地。三是抓住科技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十二连城乡智慧无人农场核心示范区建设;建成十二连城乡特色设施水产养殖示范园,强化农业新质生产力支撑。深化发挥内蒙古杂粮科技小院、准格尔苹果科技小院产学研创新资源作用,建立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四是实施品牌培育计划。实施地理标志富农工程,挖掘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申报“地标”,壮大“准格尔羯羊”“准格尔糜米”地理标志商标,形成“地理标志+农业科技+生态保护+乡村旅游”的“1+N”发展机制。力争培育1—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1个驰名商标,着力提高区域公共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锚定“生态”这个核心,致力于让农村更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新时代新征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对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是绘就绿色版图。高质量推进“三北”工程林草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高标准完成38.6万亩建设任务,鼓励村集体、农户通过以工代赈模式拉动农民增收。扎实推进砒砂岩综合治理,加快莲花辿地质公园建设,打造砒砂岩科技示范高地,进一步推动“四个百万亩”建设,力争年内生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和成效。二是培育林果产业。按照《准格尔旗林果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杏树改良、抚育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在布尔陶亥苏木、十二连城乡、大路镇实施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及沙产业引领示范项目,发展特色林果产业2000亩以上;在暖水乡、沙圪堵镇、魏家峁镇、龙口镇及薛家湾城郊新建林果生产基地1万亩以上;在大路镇落实库布齐沙漠400万千瓦新能源光伏基地项目,打造一条“生态长城”;在煤矿复垦区、塌陷治理区高标准建设5万亩复垦示范样板区。三是做好用水文章。加快推进十二连城乡水源替换工程和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全力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积极申报实施“呼斯太河”综合治理、黄河准格尔段河道治理等重点项目,力争全旗水土保持率达到57.9%。把河湖治理、乡村旅游、林沙经济等产业统筹结合,在修复生态的同时提升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稳步推进水土保持拦沙坝工程建设,新建拦沙坝25座,实施淤地坝27处,确保下游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紧扣“增收”这个目标,致力于让农民更富
像抓经济一样抓农民收入,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不断缩小矿区、农区收入差距,力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万元以上。一是深入推进“二产带一产、工业反哺农业”。大力开展农民收入倍增行动,旗级统筹农牧业产业资金,引进准能、满世等工矿企业跨界投资设施农业、特色水产、精深加工等规模化、高端化、智慧化的“共富产业”,收益资金用于支持解决全旗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二是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每年统筹安排5亿元用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推行“统种共富、统养共富、统产共富”模式。政府公益性投资项目安排资金不低于10%,用于发放“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引导农牧业龙头企业实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龙头企业+种养基地”的利益联结发展模式,联结比例不低于80%,让农民与产业发展深度绑定,推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三是积极鼓励本地消费帮扶。围绕优先开发和保障本地市场原则,鼓励支持工矿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消化本地农产品。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发放1000万元以上“助农消费券”,撬动1亿元以上农畜产品销售。制定出台《农畜产品物流补贴方案》,全面拓宽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解决中等收入农民不敢种、不敢养和部分农畜产品滞销的问题。
另外,通过“三变”改革,持续推动农民转移性收入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收入转变,带动农民参与农村工作、共享建设成果。在条件好的地区,加大“小田变大田”整合力度,鼓励各村社成立合作社,运用“共有均摊”“股份合作”“小组联营”“合作共建”等多种模式经营土地等资源,委托企业开展耕种服务和田间管理,在增收的同时解放劳动力;在条件较差的地区,推动成立政府和企业合作的产业化龙头供销公司,通过镇村两级组织,为农户提供前期资金扶持和种养技术指导等服务,通过“户繁企育”“订母收子”等模式带动农户参与,不断激发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种养殖的热情,实现劳动增收。
日月其迈,时盛岁新。准格尔以实干彰显担当,在谋划中创新发展路径,在步履中坚定发展信心,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准格尔旗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正朝着“农强、村美、民富”的目标阔步前行。2025年,我们将按照“一产重塑的信心不动摇、惠农富农方向不改变、强农助农力度不减弱”要求,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咬定目标、真抓实干,为加快建成“全区乡村振兴先行区”“全区共同富裕先行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