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资企业海外权益全链条法治保障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39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加强中资企业海外权益全链条法治保障
千龙网
随着我国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步伐加快,加强出海的中资企业海外权益保护全链条法治保障,也成为当下一个重大课题。
目前来看,国别环境的高度差异性是中资企业出海必须面对的基本形势。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较差,与我国在法律制度、治理结构和文化观念等方面差异较大。让企业一一去了解,付出的跨文化获取信息和交流的壁垒、成本很高。迫切需要提供全链条的专业服务体系,使企业出海前做到“心里有底”,在海外经营时做到“心里有数”,遇到问题时知道“怎么出手”,并在这一过程中努力树立正面的企业形象。
当然,在出海中,中资企业还可能面临所在地政局不稳、战乱冲突、司法执法不公、破坏营商环境等问题。因缺乏基于当地的系统性权益保护机制支持,企业很难有效调动国内外的司法和专业法律服务力量、所在国的政商学界、当地社区公众和新闻媒体等多方资源力量,正当权益面临巨大风险。此外,我们在助力企业海外维权方面的职能配置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为此,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维护出海企业权益的关键共识,精准完善全链条法治保障。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必须结合具体国别环境,特别是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治理水平以及文化观念等情况,综合研判解决方案。二是必须把风险管理贯穿出海经营全过程,在出海前、海外经营过程中、海外出险受损后、事件处置过程中,坚持做好各类风险的动态研判,适时调整经营方向、管理流程和处置方案。三是必须坚持依法合规解决问题,通过内部法务、中方涉外律师和所在国当地律师的协同机制,架起护航企业海外权益的“法律之桥”。四是要充分发挥“关键联系人”的作用。关键联系人不限于所在国的政府官员、国会议员,还包括在海外发展多年、根基深厚的华裔侨领侨商,在当地政商学界有影响的人士,以及在华工作和学习的外籍人士。要通过经贸文化交流等多种方式增进共识互信、增强黏性,确保关键时找得到、用得上、办得成。五是要沿着中资企业出海经营和权益保护的全链条,加强国内主管部门、驻外机构、有关行业协会等的职能、能力和协同机制建设,逐步形成覆盖“一带一路”区域全国别、企业经营全链条的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六是要积极打造中国软实力品牌。如果说硬实力让人“不得不服”,软实力则让人“心悦诚服”。支持有硬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引导其持之以恒耕耘软实力。软实力是比硬实力更深层次、更有韧性的力量,关键时刻能更好地保护企业权益。
为加强中资企业的海外权益保护,建议建立企业海外投资和法律风险研判机制。主管部门在编制国别指南基础上,运用DeepSeek等国产先进AI技术,集聚优质专业资源,搭建共建共享的开放式平台,提供全业务、全链条、全时空的投资和法律风险研判信息服务和专业服务。专业服务网络要覆盖中资企业海外经营全链条,既可以包括投资咨询、金融服务、法律服务等各行业通用的服务,也可以包括勘探开采、工程建设、安全保卫等重点区域国别需要的服务。
同时,要推动企业海外权益保护的关键举措落地。比如,培育实践导向的研讨平台,不断形成可转化运用的成果,常态化提报主管部门,不断丰富海外维权工具箱。再如,运用法治方式遏制向外输出恶性无序竞争。在有关法律法规中授权主管部门吸收有关行业协会协助认定恶性无序竞争,采取企业资质、人员资金进出境等方面的措施手段,引导中资企业集中精力培育良好供应链生态,提高中国质量品牌形象。
此外,可以组织研发中国软实力海外品牌建设项目指南,分类指导、有效激励驻外机构和走出去的各类中资机构,结合自身职能定位和所在的区域国别情况,协同致力于中国软实力海外品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