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小竹:建议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40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黄小竹:建议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月26日,在成都“两会”期间,参加政协第十六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界别协商会上,成都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党员、成都宽窄文创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小竹委员聚焦民营企业融资难题,带来了她的提案“关于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的建议”。
成都市政协委员黄小竹告诉记者,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繁荣、就业增加、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成都的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50%左右的经济总量、6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科技创新、90%以上的城镇就业,是成都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黄小竹表示,当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些民营企业,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不仅有助于缓解企业经营压力,更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目前,民营企业融资难原因主要表现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具体如下:
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银行贷款仍然是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加之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抵押物和信用记录,导致许多民营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或者只能以较高的成本获得有限的资金。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使得企业在面对市场波动和经营风险时,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同时,相较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参与度明显偏低。由于资本市场门槛较高,信息披露要求严格,加之民营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盈利能力不稳定,使得民营企业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资本市场作为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其参与度的不足,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融资成本高
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承受利率和费用双重压力,不仅要面对较高的利率,还要承担各种名目的费用,如评估费、担保费、保险费等。这些费用的叠加使得融资成本进一步提高,加重了企业的财务负担。同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往往要求企业提供足额的抵押物或第三方担保。对于许多民营企业来说,获取这些条件并不容易,尤其是对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企业,这无疑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严苛的担保和抵押条件,使得许多有潜力的民营企业无法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限制了其发展速度和规模。
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统一、科学的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不同金融机构对信用评价的标准不一,导致民营企业在融资时难以获得公正的评价,进而影响到融资的可获得性和成本。信用评价体系的不完善,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民营企业的信用风险,从而限制了融资的可获得性。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金融机构难以全面了解民营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这种信息不对称不仅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也使得民营企业难以证明自身的信用水平,从而影响融资。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在提供融资服务时更加谨慎,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为此,成都市政协委员黄小竹提出了四点缓解困难的建议:
拓宽融资渠道
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民营企业的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如发展供应链金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等。通过金融创新,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多元化的融资选择,降低对传统银行贷款的依赖,从而缓解融资难题。同时,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例如,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等板块上市,或者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通过直接融资,民营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持企业的长期发展。
降低融资成本
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如贴息、减税等,降低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政府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定价,避免对民营企业收取过高的利率和费用。同时,政府应推动金融机构简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例如,推广无纸化审批、在线审批等便捷服务,减少企业等待时间,降低企业融资的时间成本。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加快资金的流转速度,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从而支持企业的快速发展。
完善信用评价体系
政府应建立全面的信用数据库,整合工商、税务、银行、法院等多方面的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全面、准确的企业信用评价依据。通过建立完善的信用数据库,提高信用评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同时,政府应加强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鼓励企业主动披露信息,增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了解,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降低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提高民营企业融资的可获得性。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
政府应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制定针对性强的融资政策。例如,设立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对金融机构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给予税收优惠等。同时,政府建立融资服务平台,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对接、政策咨询、融资辅导等服务。通过建立融资服务平台,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从而有效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当前,四川省委坚持把民营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创新创业的主阵地、民生改善的主渠道,摆在全局重要位置来谋划推进。成都市也在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好“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我们期待政府能够积极采纳上述建议,并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成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民营”力量。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特别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