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45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2月23日,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意见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去年12月召开的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就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一提法进入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足见中央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视。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实现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答题。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发展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同时理顺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组合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使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发展的轨道,使农业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让新质生产力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农业AI大脑”应用,重构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科技打头阵。当前,已经有众多的新质生力量正跨界加入农业领域,所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更是加速了科技成果的规模化应用。据央视报道,一个1800亩的无人农场遍布着38个传感器,用平板电脑连接着后台。气象传感器、土壤墒情传感器,每隔一个小时回传一次数据,卫星遥感每隔5天更新一次数据。这些数据的终点,就是农场的AI模型。数据经过整合、分析、决策,最终自动生成一个个精准的田管处方。这种先进技术的应用,连接起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和新型劳动对象,聚集起先进生产要素,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从而不断拓展农业的深度和广度,标志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已处在由量向质转变的关键阶段。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农业生产仍然面临一些难题,需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促进科技“焕”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了强大动力。当下,要构建农业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打造我们的自主创新平台,促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攻克作物育种、畜禽种源、高端农机制造等瓶颈,实现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同时,通过推动构建多元化的现代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真正打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落实到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不断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推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这一原则。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决定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并不唯一,必须因地制宜,稳扎稳打,久久为功。不论是着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还是统筹推进新兴产业壮大,或是潜心耕耘未来产业培育,都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找准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在引领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上有所作为、取得实效,进而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跨越。
作者:九台区网评员久泰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