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高频聚焦!解码阜南农业“五次出圈”的转型密码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47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央视高频聚焦!解码阜南农业“五次出圈”的转型密码
阜南发布
春节过后短短半个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中国三农报道》等重磅栏目五次聚焦安徽阜南农业发展,以深度镜头记录了一个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跃迁的生动实践。
从“靠天吃饭”到“科技当家”
从“分散低效”到“全链增值”
阜南农业
何以成为央视的“现象级”焦点?
答案是
建好“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保障
对“阜南样板”的深度探索
实施“科技赋能”的硬核支撑
PART.01
高标准农田
从“望天田”到“稳产仓”的硬核升级
阜南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转型的“先手棋”,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建设,高质量筑牢粮食生产基础。
近年来,在完成145.7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阜南县以每年不低于4万亩的任务目标,接续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改造项目,耕地灌溉面积达85%以上。
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智慧农业”融合模式,打造集中连片数字化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农田输配电、生态防护等措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亩均产量提升20%以上,种植效益明显增加。
印发《阜南县农田基础设施管护办法》,在“建、管、用”各环节持续发力,确保“有人管、管得好”,助推项目后期管理与维护效率提升,积极推动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长期发挥效益,让“粮田”真正成为“良田”。
PART.02
五优联动
破局传统粮区“高产低效”难题
2018年以来,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大力支持下,阜南县坚持融合发展总体思路,以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为抓手,持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从示范种植—规模化种植—就地加工转化的“三小步”,不断向打造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粮食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培育粮食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三大步”迈进,着力培优乡村振兴“阜南样板”。
2021年6月,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二次现场经验交流会在阜南顺利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栏目均对“阜南样板”进行宣传报道。
2020年起,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在全国复制推广“阜南样板”经验,截至目前,已拓展至323个产粮大县(其中国家级脱贫县61个),发展优质粮食订单超1000万亩,联农带农190多万户,2024年粮食总产达90.37万吨,创“二十一连丰”。
优粮优产
良种统供,打造优质粮源基地
实施小麦良种统一供种,将160余个品种优化至淮麦33等5个优质品种,建成65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打造万亩示范片32个,亩均增产20公斤,品质达国标二等以上。
优粮优购
联农惠农,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联合中化、中粮等龙头企业,设立14个优质小麦收购点,建立“公司+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与87家合作社、20万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以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到户收购,实现亩均降本增收400元。2024年6月份,65万亩优质小麦喜获丰收,品质均在二等以上,平均亩产558公斤,比普通小麦增产30公斤以上,品牌小麦收购均价在每斤1.3元以上,在安徽省、阜阳市均处于高位,带动4.9万名脱贫群众受益。
优粮优储
科技赋能,构建绿色储粮体系
全县建成高大平房仓45万吨,盘活闲置民营粮仓9万吨,其中12.6万吨高标准“绿色粮仓”实现分品种低温储粮;打造全国首个零碳5S低温粮仓,以恒温恒湿智能管控保障粮食品质。成立粮食产业协会,建设10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提供烘干、存储等社会化服务,辐射全县群众。
优粮优加
全链增值,做强精深加工引擎
规划皖西北粮食和绿色食品产业园,引进中裕食品建成年加工30万吨小麦生产线,可带动60万亩优质小麦就地加工转化,日转化小麦400吨;二期规划建设食品加工厂,开展粮油副产物循环、全值和梯次利用,通过小麦麸皮等副产物提取蛋白肽、膳食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预计年营收超100亿元。
优粮优销
品牌引领,拓展市场增值空间
打造“物阜南北”区域品牌,借力“中国好粮油”“皖美粮油”平台,依托中化、中粮、中裕等龙头企业品牌优势,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实现优质优价和品牌溢价。2022年,在国家粮食交易平台举办专场交易会,专场销售优质小麦3.8万吨,销售额1.2亿元。
PART.03
科技赋能
智慧农业重塑“田间生产力”
近年来,阜南县围绕粮食、蔬菜、畜牧水产等特色产业,积极搭平台、育人才、引技术,努力在农业科技进步上寻求突破,与江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市农科院等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共建各类技术创新研发中心,累计培育小麦、油菜、花生等农作物新品种6个,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382余人。
大力推进农业“四新”成果转化,探索建立“科研+基地+农户+企业”模式,选派各级科技特派员323名,组建省级科技特派团3个、市级科技特派团1个、县级复合特派团2个,建立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2家,2024年转化农业科技成果563项次,服务企业509个,技术培训7.8万余人次。
依托中化公司、农垦集团等企业,在全县搭建了智慧农业平台和“MAP智农”APP,农户在“MAP智农”APP端即可实时查看作物长势、田块墒情及冠层含水率等关键指标,结合遥感色差分析功能实现“云端巡田”。配套的精准气象系统可提供1公里网格化预报,涵盖2小时短临降雨预警、48小时精准预报及15天气象趋势,有效防范极端天气风险。
智慧农业平台已覆盖全县115万亩耕地,搭建农田信息管理、土壤墒情和病虫情监测等12个应用子系统,建成智慧园区1个、数字农业工厂3个,打造数字农场、智慧牧场、数字渔场等应用场景18个,建设大数据运营中心和“阜南农业大脑”“示范区数据一张图”,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赋能。
五次聚焦的背后
是阜南以“系统思维”
重构现代农业生态的生动实践
这片土地正在证明
传统农区不必依赖“大拆大建”
通过科技创新与机制改革的双轮驱动
同样能蹚出农业现代化的新路径
来源:阜南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阜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