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搜网 [] [会员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 广搜网 > 焦点新闻 >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50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潮新闻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潘璐

国内首个AI儿科医生正式“上岗”了。

2月13日,在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的一场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上,除了13位来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肿瘤外科等不同科室的儿科专家,还有一位特殊的专家——由北京儿童医院与百川智能、小儿方健康科技联合研发,以Baichuan M1大模型为底座打造的AI儿科医生。

当工程师将患者的主诉及详尽病历资料输入系统后,AI儿科医生与13位知名专家给出了高度吻合的建议。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主任、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介绍,这款专家型AI儿科医生,既可以担任临床科研助理,帮助医生快速获取最新科研成果和权威指南,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疑难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升临床决策效率。

当AI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AI儿科医生将给医疗领域带来怎样的变革?


会诊现场,大屏幕显示患儿头部影像和AI诊断建议。 图源:央广网

思考34秒后

百川智能医疗副总裁李施政告诉潮新闻记者,这次创新性会诊的对象是一名8岁男孩,他持续三周抽动,两周前发现颅底肿物,病因复杂,辗转多地医院,诊疗结果不一。

由于患儿病情涉及多系统受累,需由各科室主任进行专家会诊后做出最终诊断。按照惯例,由主治医生汇报患儿的病情后,多学科专家们细致审阅了患儿的外部就诊资料并深入询问病史。在获得较为全面的信息后,各科专家们发表各自的意见。

思考了34秒左右后,AI儿科医生也给出了它的建议,包括对于病症的大致判断以及治疗建议。“它给的这个意见和我相同。”现场,有几位专家如是说道。


2月13日,北京儿童医院会诊中心“AI儿科医生+多学科专家”双医并行疑难病例多学科会诊现场,医生正在使用专家型AI儿科医生相关功能。图源:北京儿童医院

在正式“上岗”前,AI儿科医生已经经历了各个科室专家的无数次“测试”。在美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目测试中,它的准确率超过94%。

这得益于解锁了“医疗循证(Evidence-based)模式”的Baichuan M1大模型。在整合了北京儿童医院300多位知名儿科专家的临床经验和专家们数十年的高质量病历数据外,它还“阅读”了海量的医学专业论文以及临床指南。

“为什么会高度吻合?因为大模型能够从真实可靠的医学知识库中进行检索,完成推理。它并没有被设定是神经内科或是呼吸内科的,可以从全学科的视角去思考。因此最终它给出的诊断最大可能性和下一步的诊疗方案,和专家们是高度一致的。”李施政说。

更像医生的医疗大模型

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和医院接入大模型相比,AI儿科医生有怎样的区别?

实际上,医疗大模型和通用模型之间有天然的鸿沟。当人们吐槽ChatGPT能胡诌出虚假论文时,已经指出通用模型解决不了医疗问题的现状。和现实中的临床医学实践一样,AI儿科医生说出的每句话,都要有确切的循证医学证据。

李施政坦言,要做成AI儿科医生,需要经历三个重要步骤:“训模型、评模型、用模型”。

横亘在技术团队面前的有不少难题,比如:如何将医疗领域的知识灌到模型中,提高它的准确率,并且让模型学习医生问诊的思维模式?

“在模型层面,我们收集公开数据,并且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与医院建立合作。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们会辅助我们,将医生的思维模式构建为训练数据。在本身的知识库外,我们还在不断融合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增强医学循证。”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陈炜鹏告诉潮新闻记者。

在实际的问诊过程中,AI儿科医生面临的是更为复杂的情形。医生可能需要从患者提供的一个微小信息开始不断地进行沟通,才能收集到较为全面的病情信息,而不能局限于简单的一问一答。“怎样让模型像医生一样和患者沟通,收集到有针对性的信息来提升诊断的准确性,这是我们正在研究的。”

不仅是问诊,陈炜鹏期待,AI儿科医生能够像真正的医生一样,阅读病历、看纸质医学报告和CT影像,进行辅助诊断。“AI儿科医生的专家版将在会诊中心和大查房工作中投入使用。我们希望当基层医院的科主任在查房时,在AI儿科医生的协助下,也能拥有顶级专家的诊疗水准。”

从互联网医疗到AI医疗

AI儿科医生并不是人机协作在医疗领域的个例。AI的浪潮,正涌向医院。

去年11月14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参考指引》,其中指出,卫生健康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高达且不限于84个。而在具体的临床医疗服务场景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则几乎可以参与全程。

潮新闻记者发现,目前已有多家医院宣布完成DeepSeek本地化部署。去年7月19日,浙大二院正式发布Medcopilot,成为全国首家在电子病历系统中嵌入AI大模型的医疗机构。今年2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也携手华为,发布了瑞智病理大模型RuiPath。


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经血管植入器械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左)共同发布Medcopilot。图源:“浙大二院”微信公众号

从已公布的信息来看,导诊与读片,是现阶段大模型在医院的主要应用场景。此外,潮新闻记者观察到,辅助诊断、手术智能导航等更为复杂的医疗场景也逐渐开始拥抱大模型。据证券日报报道,有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AI大模型还有望进一步与基因组学、影像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数据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治疗,并打通从诊断到治疗、康复的全流程。

在此之前,互联网医疗已经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3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到了4.14亿人。

AI儿科医生,将带来怎样的新变革?

“互联网时代实际是需求驱动的,聚拢需求、向供给侧要利润。映射在互联网医疗中,就是帮患者找医生。互联网医疗解决不了优质医疗供给稀缺的本质问题:“大模型不是找医生,而是‘造医生’,使医疗的可及性和及时性得到提升,甚至让每一个人手上都有一个家庭医生。”

双医模式下,创造更多更好的“新医生”

李施政强调,AI儿科医生替代不了医生。“我们推动的是双医模式,AI儿科医生+真人医生共同服务患者,其实是在供给更多更优质的医生。从供给最稀缺的地方开始。”

儿科医生短缺的局面一直存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称,当前儿童医疗服务供给和人民群众需求间仍然有一定差距,突出的表现就是还有少数综合医院未能够提供儿科服务;到了儿童季节性疾病高发期,部分医院的就诊等候时间较长;还有一些地方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和其他科室相比,儿科比较特殊:成人的心率如果达到150次/分已经属于心跳过速,但对婴幼儿来说很正常。“儿童的心电、脑电等各项指标和成人都不一样,而儿科检验报告单上显示的大多是成人参考区间。”

此外,儿童是“哑巴患者”,难以和成年人一样说清楚自己疼痛的具体部位和感受,对于家长来说,这容易加重焦虑,甚至引发儿科医疗资源挤兑等问题。这也要求AI儿科医生在更少的信息下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以往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往往是由医生下沉到基层,但优质医生的供给是有限的。”李施政认为,如果能够让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医生使用专家版AI儿科医生,可以减少漏诊、误诊的问题。而家长如果能使用家庭版的AI儿科医生,当孩子身体不适时,通过初筛了解孩子的风险指数,能了解是居家观察,还是去社区、医院。


家庭版的AI儿科医生

在李施政看来,AI儿科医生家庭版不仅要专注医疗,更要以健康为中心。“在合适的时间做准确的健康风险评估非常重要。以孤独症为例,三岁开始干预比6岁干预的效果显著要好,但家长们很难拥有专业且完整的儿保知识。AI儿科医生家庭版会主动提醒、指导家长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筛查。”

下一步,陈炜鹏还将带领团队在提高模型本身的推理能力和主动探寻用户信息两方面进行技术改进。“让它不仅能用文字和患者交流,也能捕捉患者的声音信号等,比如咳嗽声。”

“既不要低估AI儿科医生,也不要高估它”。李施政坦言,“AI和人各有擅长,AI不会替代人类,但AI+医生将发挥出远超原医生独立作业的能力,新的医疗服务模式也因此诞生”。病理大模型 OmniPT的研发者、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的章京教授也明确表示,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医生是诊断的责任主体,数据和算法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医生的经验和判断。

医疗AI将走向何方?我们拭目以待。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在好搜中搜索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在必应中搜索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在搜狗中搜索AI重塑生活:首个AI儿科医生“上岗”,将带来怎样的变革?


广搜网

QQ:3864692706

请所有会员信息发布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违规信息!投诉邮箱:38646927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