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搜网 [] [会员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 广搜网 > 焦点新闻 >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5/3/31 20:14:57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来源: 观察者网

  2025年的科技圈,爆火的不只有DeepSeek,还有AI眼镜。

   AR眼镜+AI的组合,不仅被视作是智能终端的进化,更被包装成人机交互的革命。一时间,各路人马蜂拥而至,业界几乎已经形成共识,2025年将成为AI眼镜的“爆发元年”。

  一场较量技术、资本与生态的“百镜大战”已然拉开序幕。

  在国外,Meta、三星和Snap等巨头动作频频。而在国内,不仅有影目、雷鸟、Rokid等创企的激烈竞争,也有华为、小米、百度、字节等巨头的虎视眈眈。就连三大运营商也想分一杯羹。中国移动(600941)刚刚表态,今年一季度将深度定制并推出三款AI眼镜,全年将推出十余款AI眼镜;中国电信(601728)的AI眼镜也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面市;而中国联通与合作伙伴共研的eSIM AI运动眼镜,去年下半年已开售。

  赛道爆火之下,也不乏谨慎的声音。作为头部AR创企,XREAL至今仍没有宣布自己的AI眼镜产品。该公司创始人兼CEO徐驰对观察者网坦言,今天市面上的AI眼镜,本质上并没有靠AI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而眼镜理所应当要比手机上的AI应用体验更好。大家平静下来之后,还是要思考体验本身的问题。

  某AI眼镜宣传图

  背靠世界最强供应链,近些年国内AR眼镜创业企业不断涌现,但这个赛道想要真正起势,从来靠的都不只是硬件,还有软件和生态。在一个硬件标准不统一、软件生态不成熟、原生内容匮乏的行业,从技术萌芽走向市场爆发,借助AI能力催生更多应用场景,是个不容错过的机会。

  作为一个2017年从硅谷回国创业的“AR老兵”,徐驰也直言,AR是AI最好的载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大赛道,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他认为,如果未来AI眼镜体验要变好,70%要靠大模型的多模态能力进步,还有30%要靠眼镜端的调优,“并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没想清楚怎么把体验做好”。

  回到XR行业本身,国内市场的“冰火两重天”仍在延续。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R零售市场实现近30万台的销量和32.1%的同比增长,而VR零售市场规模为26.9万台,同比降幅达34.4%。在线上市场,VR与AR的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59:41变成2024年的39:61,这也是AR首次对VR实现逆转。

  但受到内容生态建设与技术成熟度等因素影响,国内AR市场的增速,相比2023年的120%出现了明显放缓。

  徐驰(右)参与AR眼镜节目

  在徐驰看来,今天AR行业最大的问题是硬件碎片化和系统(生态)碎片化,导致开发者看不到短期内有明显回报的预期。他认为,大赛道需要充分分工,生态不是一家公司能做的。“我们就一个决策,坚决参与到国际最前沿的技术分工中去,永远去找全球最擅长做这些事的人一起去做。在这件事上,我确实觉得谷歌是纸面上最合适的合作伙伴,所以我们官宣了跟谷歌在安卓XR上的战略合作,也是目前唯一的中国企业。”

  从出货量来看,XREAL已是全球最大的AR眼镜厂商,2024年上半年全球市占率达47.2%(IDC数据)。迄今为止,该公司累计融资超3亿美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快手、蔚来、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中金资本、红杉中国等。

  但仅靠打磨硬件能否形成护城河,外界仍存疑问,尤其是当华为、小米等科技巨头涌入赛道时,创业企业又该如何在激烈竞争中保住份额。因此在此次访谈中,观察者网也和徐驰深度探讨了XREAL自研芯片、供应链合作、市场竞争等话题。

  他坦言,“我们希不希望,巨头都会来,准备好就是了。”

  徐驰主要观点摘要:

  .技术路线开始收敛,是XR行业起速的必要条件

  .自研芯片不是为了取代高通,从来没有这个目标

  .大赛道需要分工,AR原生生态不是一家能做的,找全球最擅长的人一起去做

  .屏幕是唯一需要进口部件,未来一两年能看到全国产方案

  .AR是AI最好的载体,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眼镜是我们这代人能看到的替代手机的唯一可能性,但至少需要5-10年

  .中国产业链让大疆、影石Insta360等企业,以更高效率挑战传统欧美巨头

  以下是深度对话实录:

  自研芯片不是为了取代高通

  观察者网:无论是VR还是AR,其实都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现在是否到了一个可以总结性看待的阶段,比如行业趋势性越来越明确?

  徐驰:前几年行业产品形态是有些五花八门,大家在技术路径上也是各式各样的,但现在终于看到各大厂的产品策略和形态,正朝着轻量化的设备在收敛。我觉得当一个行业不同厂商的技术路线开始收敛,就是它起速的必要条件,也是体量升级的前兆。

  观察者网:AR和VR未来的前景会不会有不同?

  徐驰:我今天看到的趋势是,如果说AVP(Apple Vision Pro)有什么教训的话,最大的教训可能是这么重的东西是不合理的,不能满足大众对产品形态的诉求。所以更大众的体量,可能是轻量化的AR或者叫OST(Optical See-through)眼镜,而不是一个VST(Video See-through)头盔,这也是未来一两年能看到的确定性变化。2025年这个赛道会更热闹。对我们自己来讲,2025年也将是全面现金流为正的一年。这在整个行业也是一个大事,因为这意味着XREAL将成为首个在XR终端领域,实现正现金流的企业。

  观察者网:你们推出了自研芯片X1,但自研芯片肯定会导致成本上升,这在产品体验、品牌影响力等层面会带来哪些回报?

  徐驰:行业上半场的供应链还不成熟,用户体验不够好,所以真正实现销量或体验上的突破,需要厂商针对核心零部件去做深度定义,就像早期大疆或苹果的策略。这代产品让我们比较骄傲的一件事,就是BOM成本(与硬件直接相关的成本)里有60%是自己定制的,包括光机、芯片和壳料等,这也说明我们愿意去定义足够成熟的AR体验。

  观察者网:这颗芯片有哪些作用?

  徐驰:之前大部分AR眼镜是0DoF,也就是跟头的大屏显示,我们把这个赛道做出来之后,很多其他人也涌进这个赛道。后来我们推出了Beam投屏盒子,实现了3DoF,因为只有锚定在空间中的显示,才能让用户去愿意长期使用它,尤其是在打游戏或者办公的情况下,需要把屏幕定在用户面前,也就是空间悬停。但很遗憾这个功能没有现成的芯片去解决,只能通过外置的设备。但外置设备存在一些缺点,首先是大概二三十毫秒的双向链路延迟,这已经是做到极致了,第二是外置配件会让使用变得更不便捷,而且还得充电。所以如何把Beam这样的设备做到眼镜中去,大家能想到最合理的,就是去做芯片。

   XREAL自研的X1芯片

  观察者网:那以后眼镜跟手机连接时,不再需要Beam?

  徐驰:不需要,手机直插可以实现原生3DoF,链路延迟缩短至3毫秒,是行业的天花板。这样对整个定位的精准度有巨大帮助。同样因为自研芯片,我们能增加更多自研算法,进一步去提升和优化画面体验,比如说刷新方式,能让我们在高速运动下有更快的动态补偿,同时还有动态插帧的功能,在不增加端侧任何渲染能力的前提下,能够让帧率有大幅提升,可以做到全域90-120Hz,在高速运动下,整个视觉画面也能呈现特别清晰的效果。

  观察者网:这跟高通的AR芯片有什么区别?

  徐驰:高通今天仍在用一体机的心态做产品,而我们的芯片是为分体机定义的。我们并不是想要取代高通的芯片,而是做的协处理器,为了跟手机等终端做更好的匹配。如果将来分体机越来越主流,当它是分体式3DoF的时候,我们认为对延迟敏感和对带宽优化有帮助的计算应该放在眼镜端,让手机端只做最简单的计算就行了,所它其实是一个分布式计算架构。我们原来是把所有的东西先传到手机上再传回来,未来3DoF、6DoF以及AI相关的计算都可以发生在眼镜端,大大降低手机端对算力的依赖,某种程度上还能增加续航。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在好搜中搜索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在必应中搜索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在搜狗中搜索AI眼镜“百镜大战”,跑对方向比抢跑更重要


广搜网

QQ:3864692706

请所有会员信息发布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违规信息!投诉邮箱:38646927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