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电商“618”收官成绩单出炉,山东购买力表现不俗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4/6/30 23:50:47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各大电商“618”收官成绩单出炉,山东购买力表现不俗
大众日报
“618”大促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都使出了浑身解数,通过各种优惠活动吸引消费者。从满减优惠券到折扣促销,从赠品到秒杀,各种促销手段层出不穷。如今618“年中电商大考”落下帷幕,各大电商的成绩单已经纷纷出炉,哪个平台你买得最多?
京东618超5亿用户下单
山东购物用户数全国第三
截至6月18日23点59分,“又便宜又好”的京东618迎来完美收官,成交额、订单量齐创新高,直播订单量同比增长超200%,而且,超5亿用户在京东618下单,其中,累计成交额过10亿的品牌83个,超15万个中小商家销售增长超50%。
在产品上,京东3C数码品类持续引领行业创造新增长,618期间,京东携手品牌通过战略大单模式销售了超级爆款超1000万件,成交额同比增长3倍;以AI电脑、AI手机、AI键鼠、AI学习机等为代表的AI硬件品类在京东销售火爆,成交额同比增长150%,AI产品普惠用户数超400万;服饰、美妆、运动等品类新品数量同比增长超380%,丰富的供给与价格优势,拉动品牌、品类快速增长。
京东618消费情况显示,山东在此次大促期间表现相当出色。山东省的购物用户数排名全国第三,销量增速全国排名第六。其中,济南成为购买力最强城市,枣庄市则是购买力增速最高城市。东阿阿胶成为本次京东618山东最受关注本地品牌,便携的阿胶浆则是最受关注本地产品。
从细分品类来看,山东消费者的表现十分“应季”。京东618期间恰逢端午节,粽子成为山东成交额增速最高品类。具体来看,粽子、公路车、山地车、功能沙发、空调套装是成交额增速TOP5品类,分别增长339%、160%、90%、90%、88%。
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空调人均消费金额最高,其次是手机、平板电视、冰箱、平板电脑,以上成为人均消费金额前五名的品类。
日用品与食品是山东省消费者购买件数较多的品类,开关插座、面粉、冰淇淋、低温奶、宝宝零食是人均购物件数TOP5品类,人均购买件数分别为9.7、6.2、6.1、5.8、4.4件。
天猫365个品牌成交破亿元
超3.6万个品牌成交额翻倍
截至6月18日24点,365个品牌在天猫“618”活动期间成交额破亿元,超3.6万个品牌成交额比去年同期翻倍,88VIP新增会员人数同比增长65%,会员规模创历史新高。
具体来看,365个破亿品牌中,苹果、美的、海尔、小米、茅台、五粮液、华为、格力、耐克、源氏木语等品牌稳占天猫“618”的“10亿俱乐部”。天猫始终是全球品牌成交爆发最强主阵地。机构数据显示,618天猫美妆、3C数码、家电、食品生鲜等行业成交增速及规模名列全网双第一。
天猫618期间,88VIP新增会员数同比增长超65%。小米等品牌,88VIP用户累计成交金额增长近2倍。品牌会员持续扩大,带来品牌私域成交爆发。截至6月16日24点,超过120家品牌来自会员的成交额突破1亿,超1100家品牌相关成交额突破千万。截至6月16日24点,天猫618开卖后新增商家会员总数超9000万。
据了解,今年天猫“618”简化玩法,取消预售、现货开卖,升级88VIP权益、打通淘宝天猫满减,并作出史上最大力度投入,加投150亿元的红包、品类券,为中小商家带来新红利。
截至6月18日24点,190万个淘宝中小商家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和去年相比数量翻了两倍以上。近3万个中小商家成交额破百万元。
小红书店播订单量达去年9.4倍
购买用户数达去年同期5.2倍
今年618,作为电商“新势力”的小红书胜利收官。与其说是电商新势力,对标“猫狗拼”的货架电商,直播电商、内容电商的形容更加贴切。
6月19日,小红书电商公布“小红书618直播季”收官战报。截至6月18日,直播订单数达去年同期5.4倍,直播间购买用户数达去年同期5.2倍。小红书发力直播,买手和店播模式双向驱动下,小红书电商生态更加完整,给商家带来了新增长。
(小红书某店播)
“目前小红书整体店播呈现复购率高、退货率低和客单价高的三个特点。”小红书电商运营负责人银时介绍,店播成为商家在小红书经营的重要路径。今年618,小红书商家店播活跃,数据显示,通过店播达成的订单量是去年同期的9.4倍。
依托店播,商家找到了更多元的经营方式。
随着小红书生态的丰富和多元,也有越来越多普通人买手通过勤奋开播拿到了好成绩。618期间,单场破百万买手达去年同期3倍,不同行业涌现的标杆买手在帮助品牌完成销量目标的同时,联合商家为用户定制的爆款单品频频破圈。
“不管是新风格买手还是全网的内容创作者还是素人身份粉丝量级普通的博主,都可以在小红书成为买手取得自己的成就。让不同风格、专业、优势的买手给用户提供更多价值,给商家提供更多选择,也能够让买手自己实现更多职业和商业成就。“银时说。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经济导报、文汇报等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吕继萌 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