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城市日起源于2010年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发表了《上海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以使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2013年12月,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提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重要举措,为继续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奉贤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乡村公社“有橘有米”
开启共享模式
在南桥镇华严村有这样一座身边的果园公社,老百姓深度参与,“村民自治”新模式解锁“向往的生活”。这个公社最显著的特色就是“集体”,所有项目村民代表表决通过,全程监管,村两委、村民、乡贤共同讨论、设计、劳动、收获。
中秋节、国庆节,橘米公社的村民忙着收割早稻,不过现在他们的重点关注则是公社一期漫山遍野的橘树、柿子树等这些当季水果。趁着天气晴好,大家忙着进行日常的养护,包括除草施肥等。村民表示,最早一批橘子10月底就能品尝到,
事实上,自2020年橘米公社成立后,这座由华严村集体土地、集体持有、科学管理、集体劳动、集体收益、社会共享的共享农业公园,给村民们带来了不少福利。每年稻米、鱼、桔、蔬果等收获季节,村民集中采摘,并定量分与所有老人,一月分活鱼、五月分枇杷、六月分玉米、十一月分大米、十二月分橘子……公社还会按照全年劳动积分量,进行农业销售成果分配,为劳动的村民们发放经济补贴。
“橘米公社”内固定有10多位本村村民参与日常劳动,他们大多住在南桥镇区的小区里,开着电瓶车回到熟悉的村里“上班”,每干一天就领一天的工资。而在农忙时节,村委会会召集更多村民参与劳作,劳动量也会登记造册。中秋节的时候,村民就齐心协力完成了200亩早稻的收割,收割下的稻谷经过烘干、碾磨、抛光等工序,大约一周就能成为晶莹剔透的本地新米。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的庄行,市民就品尝到这些新大米了。值得一提的是,橘米公社收获的稻米将分给村里60岁以上老人,每位老人一年平均分到80斤大米,基本相当于一个人半年的口粮。
精心设计休憩场所
打造新乡村客堂间
华严村的位置很特别,在乡村,却又离城市很近。而这个520亩的“私家公园”让村民离摩登都市生活不远,却依旧能保持“悠然见南山式”的田园生活。村民自己种植、自己采摘,再分发给家家户户的老人,既能感受劳作的乐趣,也能享受丰收的喜悦。
但橘米公社不仅是村民的果园,也是村民平日休息娱乐的场所。行走在公社,除了稻田、果园、鱼塘,还随处可见精心打造的休息亭、会客厅、儿童乐园等公共空间。劳作之余,叔叔阿姨们也能在休息场所吃些小点心,喝喝茶,小憩一会儿。而每逢周末节假日,村民也会带着孙辈来这里快乐游玩。
除此之外,为了让公社更有生活气息,去年年底,华严村开始饲养山羊,还从光明村取来了几头梅花鹿,小鹿来的当天,村民们更是手拿大红花,揣上喜糖,甚至端着五彩元宵,早早聚集到为梅花鹿开辟的新院子,翘首以盼。正是这一件件、一桩桩,让华严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逐年增强,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不断提升。
持续探索乡村振兴模式
点亮美好生活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
“未来,乡村振兴的成色会更好、城乡融合的步伐会更快、乡村创业的天地也会更宽。”对于橘米公社的未来规划,华严村党总支书记曾耀充满信心地表示:“我们已经形成了很多的合作共识,我非常有信心,三年之内可以把橘米公社,结合南沙520项目、南沙渡口的开发,把它打造成奉贤农旅的标杆项目。”
目前,华严村还在大力实施“凤巢安居”工程,将老旧宅基变身成为乡村新社区,持续打造乡村人才公寓,吸引一批“新村民”入住。村里的“星公寓”,已流转农户30户,形成180个可拎包入住的居住套间,出租率达到95%,50%租户为周边中大型企业中层管理骨干,有效解决了企业员工居住、园区招商、农村危房等多个难题,为村集体每年增收近80万元。未来,华严村还将引入度假酒店、精品民宿、总部经济、休闲农业等业态,打造成为奉贤新城水上西门户。
作为超大城市的郊区,奉贤如何让乡村拥有最动人的底色和最温暖的亮色?如何让乡愁不再是记忆中的美好,而是变成一股新的活力?奉贤进行了一次次探索,像“橘米公社”这样的乡村振兴探索模式还有很多,村民的收获与喜悦都见证着基层群众自治共享的成果,这一切也为村民的幸福晚年生活和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