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广搜网 [] [会员注册]
您现在的位置: > 广搜网 > 焦点新闻 >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来源:广搜网  日期:2023/10/10 22:16:25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来源:齐鲁壹点 记者 蔡宇丹
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国进入经略全球的时代。在埃塞连拿三单,又中标老挝项目,以海信为代表的中国智能交通如何打通出海通道?
1. 谁能帮东南亚“治堵”?
东南亚到底有多堵?
《泰囧》、《消失的她》这些电影中,东南亚“堵城”味道扑面而来。
全球卫星定位(GPS)荷兰制造商Tom Tom今年2月公布的最新全球堵车指数中,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泰国首都曼谷、印尼首都雅加达、排名全球前30。
在这些东南亚城市,袁锟正在寻找合作伙伴,要把来自中国的智慧交通系统引进来。
袁锟是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高级营销经理。今年,他请雅加达客户来中国实地考察,中国的智能公交系统让他们很震撼。
东南亚大部分城市,公交系统还处在“手动时代”。在老挝首都万象,公交车没有自动报站功能,乘客到站后需要手动按钮,提醒司机下车。
这样一个落后的公交体系,严重影响到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谁能帮东南亚“治堵”?
“治堵”的前提,是完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老挝而言,建立健全公共交通体系,改善当地市民的出行体验,是摆在交通部门的首要课题。9月29日,海信网络科技正式签约万象BRT快速公交项目,这是海信网络科技在东南亚斩获的第一单智能交通项目,也是老挝国家重大投资项目,老挝交通部部长、万象市市长均出席了签约仪式。
这个合同金额为4000万人民币的项目,要给万象城区两条交通主动脉装上BRT城市快速公交系统,乘客候车时可通过站台信息屏和APP知道下辆车何时到达,车辆拥挤指数等。
袁锟说,老挝方面希望能够把中国最先进的BRT解决方案以及最先进的设备引进来,让老挝人民也体验一把先进的公共交通,这是他们最明确需求。
作为东南亚唯一内陆国,老挝经济水平在东南亚处于垫底水平。首都万象人口96.9万,交通状况相当于国内三四线城市二十年前水平。在这一阶段,国内智慧交通刚刚起步。
BRT建设成本仅为地铁的1/10。袁锟表示,这几年,曼谷、河内、吉隆坡、马尼拉等东南亚大都市正在兴建地铁,万象财政状况及人流密度还未达到建地铁要求,对于老挝来讲建BRT是最好的选择。
2.只要中国企业参加,十有八九是中国企业中标
老挝项目引来中、韩、越南及老挝本土等7家公司竞标。
“只要有中国企业参加,最后,十有八九是中国企业中标。”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经理牟三钢说。
过去两年间,牟三钢到过东南亚、中东、非洲很多城市,这些国家的交通状况相当于国内一二十年前发展水平,交通问题和中国当年差不多。
牟三钢将中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总结为三点——
第一、中国城市交通复杂性放之全球少有,特别是针对行车难解决交通拥堵状况,锤炼了国内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上的竞争力。解决了国内交通问题,把这些经验拿到国际上,大部分问题都能解决。
第二、在非洲、东南亚等国家投标,中国公司报价相比欧美公司有优势,国内人力成本低和供应链体系起到强大支撑。
第三、中国方案接地气,更符合客户需求。
智能交通产业有很强的国情和地域特征,不同国家不同城市面临的问题各有差异。要做全球生意,要有非常强的差异化解决能力。中国企业在国内做项目,每个城市各有特点,“接地气”的能力全球第一。
在智能交通领域,西门子、泰科这些欧美老牌企业已基本退出国内市场。牟三钢说,不管是技术、产品还是解决方案,中国企业已实现了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全面超越。
更关键是,国内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中国企业能够快速应用,通过数据驱动发现交通问题,以AI驱动解决交通问题。
在这方面,西门子等企业起家于发达国家市场,市政建设早已成熟定型,多应对的是交通不饱和状态,相比中国城市交通的日新月异,在解决方案的复杂性上已大大落后中企;并且由于数据和场景缺乏,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上己丧失领先优势。
2021年,海信参与的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智慧公交项目招标会上,已经见不到一家欧美企业。
全球智能交通产业的潮起潮落时,中国企业开始迈出经略全球的第一步。
3.在埃塞“开荒”
2021年12月底,海信中标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智慧公交项目。在国内有疫情,埃塞俄比亚发生内战情况下,陈效文空降亚的斯亚贝巴。
陈效文是埃塞项目牵头人。2022年3月,这个项目正式签约,一年多时间,埃塞项目完成了项目规划、现场调研、控制中心设计及软硬件工厂验收测试,预计2024年2月完成实施,比合同时间提前半年。
这个过程中,陈效文被磨练成一个“六边形战士”,项目筹备、启动,团队搭建、后勤保障,全是他一个人扛。
在亚的斯亚贝巴,陈效文看到“手动模式”下,一个800万人口城市的混乱公共交通体系——公交车没有无人售票设备,车载视频监控未联网,公交指挥中心无法处理应急事件,发车调度靠人工,“正点发车、准点到站”这些基本能力都不具备,在公交车站排几十米队、等上半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陈效文带着新组建的团队跑街,从车内按钮设计到市民乘车痛点,想尽各种办法摸透整个城市的公交车、公交站点、场站和指挥中心后台系统状况,再与国内团队沟通,优化方案。
这期间,组建和培训本土化人才和服务队伍,成为中企出海最重要一步。
正在中亚市场上开疆拓土的中通客车、宇通客车、中国重汽,走的也是这个路子。公开报道显示,中国重汽仅在中亚五国的服务站点就达300多家,比两年前增加了50%。
海信在埃塞搞校招,大门只向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敞开,这所大学相当于埃塞的北大和清华。通过校招,海信埃塞俄比亚分公司有了近20名员工,海信也给出了在当地非常有竞争力的薪酬。这些学生“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能够接受中国的管理文化。
这样一个“基本盘”,将埃塞最优秀的人才吸纳进来,经过培训后打造出一支战斗力和学习能力极强的本地化团队,能够一直为海信在埃塞的项目服务。
这之后,海信又接连中标埃塞俄比亚高速公路发展支持项目和埃塞交通系统改善项目。
4.跟着国家战略走
牟三钢透露,目前海信智能交通出海布局的国家主要有东南亚地区,亚洲的中东、非洲、东欧原独联体国家、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
记者注意到,上述目标市场大部分是一带一路上的热点国家。
新的国际体系正在建立中,这是中国企业和资本走出去的战略空间。中企新一轮出海中,除了拥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成本优势外,跟着国家战略走,才能享受到红利。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亚的斯亚贝巴的交通状况并非个例,随着非洲的城市化和人口爆炸,像尼日利亚拉各斯这样拥有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更是陷入严重的交通问题中。
牟三钢说,这些国家正处在城镇化进程中,交通矛盾突出,供需矛盾也非常突出,中国智能交通出海前景非常广阔。
按照这些国家当前交通状况,需求最强烈的是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常规公交和BRT快速公交;其次是信号系统,最后才是高速公路、地铁。在公共交通领域,国内发展高峰期已过去,最大的市场在发展中国家,国内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很方便地复制到海外。
按照陈效文的说法,亚的斯亚贝巴公共交通智能系统建成后,至少能够帮助当地公共交通水平跨越20年。市民可通过手机APP、电子乘客信息屏了解车辆到站信息,减少等待时间;驾驶员行为全程监控,一旦出现疲劳驾驶,车辆自动实时报警;公交企业对公交车可以实施智能调度,进行客流与运力匹配分析。
海信中标的埃塞交通系统改善项目项目,合同金额2000万美金,为亚的斯亚贝巴109个交通路口装备上信号系统。
埃塞俄比亚高速公路发展支持项目是海信智慧高速出海第一单,这条高速公路是埃塞俄比亚商品进出口最主要通道,属于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高速公路的一部分,目前仍使用停车收费模式,通过ECT改造,要提高这条东非最重要经济走廊的通行效率。
5. 智能交通跑出“出海大通道”
作为第一个参与到埃塞俄比亚智慧公交建设中的企业,海信在非洲和东南亚斩获的这些“第一单”意味着,给非洲和东南亚“堵城”治堵,没有任何模板。
作为国内智能交通的“第一梯队”,海信智能交通业务目前已落地全国176个城市,常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快速公交(BRT)智能系统在国内市占率达 70%,信号机市占率国内第一。
但要解决非洲和东南亚问题,不能用熟悉的“中国配方”。
咨询机构曾对亚的斯亚贝巴的公共交通出具过一份近800页“诊断方案”。对这样一个问题重重的城市公交体系,输出一个模板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陈效文说,埃塞俄比亚要的是一套基于领先技术与成熟经验的本土化模式,不是简单复制,更不是生搬硬套。
亚的斯亚贝巴项目中,印度监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产品,理解起来比较难,陈效文只能不断地讲,这样一来,文档的处理是国内项目的10倍。
高速公路发展支持项目中,从车牌识别规则到收费标准都进行定制化开发。
老挝比较湿热,年平均气温在30度以上,有半年雨季,产品要防潮防水耐高温。
在东南亚,摩托车是当地主要交通工具;在国内,很多城市禁止摩托车上路,所以,东南亚城市的交通信号控制方案中要考虑这些因素。
海信网络科技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设计师王栋说,东南亚国家的交通问题没有中国这么复杂,交通信号自适应就可以满足需求。我们希望把最先进的技术推向老挝,但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推相应方案,同时也预留了空间,当交通流量达到一定阶段,就可以补上去。
2021年12月,海信网络科技总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出海的成本账——
抱着机会主义态度出海,没必要去,海外市场复杂性太高;没有核心技术不要去,海外交付沟通成本非常高,技术不成熟,交付有问题,成本根本控制不了,做一个砸一个。
但即便如此,海外市场还是引得中企趋之若鹜。
随着国内智能交通赛道涌入安防、互联网、通信领域的跨界选手,国内市场越来越卷,出海是新的突破口,也意味着没有回头路。
2021年,时任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在内部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说,“海信国际化的下一个重要突破口在B2B产业出海。”
那么,跳出内卷往外卷,究竟是不是一步好棋?
以安防巨头海康威视为例,2016年,其海外营收为90多亿,2022 年为262.75亿元,同比增加19.51%,占总营收比31.59%,而国内营收则减少4.28%。截至2022年,海康威视在海外设立72个分子公司和办事处。
2018年,阿里云将“城市大脑”输出到马来西亚,帮助吉隆坡治堵。
海信智能交通出海经历了 “三部曲”——
第一步,参加迪拜等一些国外交通展,搞产品外贸,做代工。
第二步,跟着央企、国企借船出海,借“基建狂人”在全球修高速路、铁路的步伐,将中国智能交通的产品和系统集成输出去。这两年,海信和山东高速这对“山东兄弟”组成联合体,在埃塞连拿三单。但这种“跟随式”出海,企业品牌很难被认知。
第三步,独立投标。这一次,海信在老挝中标,就是首次靠自主营销队伍中标。走到这一步,要真正建立一套覆盖营销、实施的全流程能力。
2022年11月,海信成立东盟区总部,成为攻占东南亚市场的“哨所”。在老挝拿下的这一单,就是东盟区总部提供的情报。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关积珍曾表示,海信中标亚的斯亚贝巴智能交通项目,意味中国技术标准开始系统性走向海外市场,这是一个重要开端。
在老挝项目中,中国企业给老挝的快速公交体系带来一整套中国标准。
那么,标准是中国企业定的,基础设施中国公司建,作为拓荒者,中国公司将比其他国家的企业更便利地获得后续市场机会。
老挝项目中,海信中标快速公交BRT项目,解决的是城市主干道快速出行需求,还未涉及万象的公共交通和公交调度系统,投资大头还有公交车采购、土建等领域。
目前,海信智能交通出海锁定世行、亚行、亚投行、国开行项目,这样回款有保证,会大大降低风险。同时,在充分考虑汇率、国家政局及城市信用等级等风险因素下,海信开始尝试当地政府投资的本地币项目。
在东南亚,中老铁路通车,雅万高铁即将开通,中缅铁路积极推进中,中国品牌随着中国的东南亚战略,在交通领域的影响力正在追赶日本和欧洲企业。
在牟三钢看来,如果能借助老挝项目打造“样板间”,无疑会带动在东南亚的业务拓展。未来三年,海信智能交通海外业务目标要超过10亿人民币。
这场从修路延伸到智能交通的出海通道,通过中国基建铺垫出更多的产业机会,随着中国企业在海外深耕,更多的细分市场亟待挖掘。

>> 更多相关信息:
在百度中搜索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在好搜中搜索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在必应中搜索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在搜狗中搜索谁能帮东南亚“治堵”?山东这家企业拿下第一单


广搜网

QQ:39517581402

请所有会员信息发布时严格遵守国家互联网信息规定,我们拒绝任何违规信息!投诉邮箱:39517581402@qq.com